黃河水電打造“智能化”光伏電站 做新能源的先鋒企業
黃河水電公司屬青海境內光伏電站遠程控制動態試驗全部結束,標志著公司青海境內光伏電站具備遠程集中控制功能。植被形成的綠色屏障還能改善光伏電站周邊環境,降低風沙對光伏電站發電量造成的損失,實現了“雙贏”。今年的“青洽會”上,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青海省人民政府、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共和縣、烏蘭縣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格爾木工業園管委會等地簽訂有關光熱、地熱、光伏(水光互補)、風電、鎳鈷礦等6個項目合作協議,為全省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注入了新活力。2015年,國家政策面諸多利好,經歷長期低迷的光伏產業鏈,從上游至下游開始出現回暖跡象,光伏行業進入回暖通道。
對于在全球率先形成從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藝——太陽能電池及電池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一體的上下游光伏產業鏈的黃河水電公司,迎來了光伏產業實現“鳳凰涅槃”重大機遇。建設國際一流光伏電站,以創新來驅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升級。多年來,黃河水電公司以多晶硅質量產量提升為重點,開展新型高效電池的技術引進、技術研發,已成為中國光伏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經過幾年努力,公司建成了國內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電子級多晶硅生產線,“黃河水電”多晶硅商標正式啟用。
2014年,公司取得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02專項)——電子級多晶硅材料研發重大科技項目。舉全公司科研力量,每月召開一次推進會,逐一解決多晶硅各裝置設備制約質量產量的瓶頸因素,優化調整工藝參數,穩定提升產品質量,積極推進項目研發和實施。在多晶硅項目進行科研攻關的同時,還進行了多晶硅技術改造,系統各裝置安全平穩運行,各項能耗物耗指標降低明顯,有效降低了多晶硅的生產成本。黃河水電公司開發出新型高效電池及組件產品,單晶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0.55%,多晶電池轉化效率最高可達19.5%,電池及組件轉換效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組件產品成功獲得美國UL、德國TUV、歐洲CE、英國MCS、日本JET等國際各大認證證書,拿到了進軍北美市場的通行證。電池及組件項目被國家工信部列入第三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6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燦到黃河水電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龍羊峽水光互補85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進行調研考察時連連稱贊:“以前這么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只能在歐洲國家看到,現在在咱們國家同樣能領略到這樣大規模的光伏電站,真是感到自豪且興奮。‘水光互補’的理念、思路很好,值得有地理優勢的兄弟單位借鑒。”
龍羊峽“水光互補”項目位于青海龍羊峽水電站水庫左岸,規劃總裝機容量850兆瓦,一期工程裝機320兆瓦, 2015年將全部投產發電。“水光互補”是將光伏電站視為“虛擬水電機組”,接入龍羊峽水電站,并通過水輪發電機組調節后,以兩個電源組合的電力電量,利用龍羊峽水電站的送出通道送入電網。經過兩年的研究,黃河水電公司通過科研創新,開發出了一套大規模并網光伏電站與大型水電站協調運行控制運行的方法,填補了國內外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動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技術的發展,為后續青海省聯合開展大規模智能調度、風、水、光黃河流域聯合控制技術應用奠定了基礎。
基于850兆瓦龍羊峽水光互補的成功實踐,公司還開展水電集群與光伏互補的研究,規劃在羊曲水電站附近的塔拉灘上建設4000兆瓦光伏項目,全部通過750千伏匯集站打捆送出。屆時,在昔日荒蕪的塔拉灘上,將形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集群,發揮“水電”和“光伏”最大的潛能。充足的陽光,廣袤的大地,為青海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比擬的空間。黃河水電公司緊緊抓住新能源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目前,已建成光伏電站25座,裝機規模達1620.1兆瓦,占全國光伏裝機的6.929%。
顯然,規模并不是他們的唯一追求,探索新模式、創造新理念,開發新技術,實現新能源發展規模質量齊頭并進,成為真正的新能源先鋒企業、國內一流能源企業才是黃河水電公司的最終目標。6月10日23時53分,黃河水電公司屬青海境內光伏電站遠程控制動態試驗全部結束,標志著公司青海境內光伏電站具備遠程集中控制功能。
目前,黃河水電公司在青海率先建成國內首例格爾木三期200兆瓦、拉西瓦12兆瓦智能光伏電站,其中格爾木三期200兆瓦光伏電站是國內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此舉,不僅使青海由光伏大省走向光伏強省,也使得中電投集團成為五大發電集團中最具光伏發電優勢的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黃河水電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光伏電站建設及運營經驗,開拓性地在光伏領域實現“互聯網+”戰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實現了智能化在線分析和自動化精準報缺,光伏電站運行過程設備的高效巡檢和遠程實時故障定位功能。
青海地處“三江源”地區,環境脆弱,在發展光伏產業的同時如何保留讓外地人羨慕的“青海藍”,公司將生態保護的理念融入其中,積極打造生態光伏產業,開展大型光伏生態產業發展研究。如,在共和光伏電站種植披堿草、固沙草、針茅等荒漠化草原植被,在格爾木高原礫石戈壁地帶的光伏電站種植經濟灌木黑果枸杞。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土地資源高效利用,而且減少了蒸發量和風速,有利于遏制土地荒漠化,提高生態自我恢復能力,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同時,植被形成的綠色屏障還能改善光伏電站周邊環境,降低風沙對光伏電站發電量造成的損失,實現了“雙贏”。
黃河水電公司屬青海境內光伏電站遠程控制動態試驗全部結束,標志著公司青海境內光伏電站具備遠程集中控制功能。植被形成的綠色屏障還能改善光伏電站周邊環境,降低風沙對光伏電站發電量造成的損失,實現了“雙贏”。今年的“青洽會”上,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青海省人民政府、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共和縣、烏蘭縣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格爾木工業園管委會等地簽訂有關光熱、地熱、光伏(水光互補)、風電、鎳鈷礦等6個項目合作協議,為全省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注入了新活力。2015年,國家政策面諸多利好,經歷長期低迷的光伏產業鏈,從上游至下游開始出現回暖跡象,光伏行業進入回暖通道。
2015年是電力改革的破題之年,新電改的核心是“管住中間,放開兩端”
文章簡介:2015年是電力改革的破題之年,新電改的核心是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第一、售電側售電端充分市場化,參與主體增加,發電公司、電力設備公司均存 在產業鏈延伸的能力和可能。同時,在售電端變革中,分布式能源接入與節能服務(分布式光伏、電動車充電設施等)的商業模式創新將孕育出顯著的投資機會。第 二、發電側競價上網是發電側的最大變化,企業的邊際成本優勢將充分顯現。能源基地的火電項目具有低燃料成本的天然......對于在全球率先形成從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藝——太陽能電池及電池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一體的上下游光伏產業鏈的黃河水電公司,迎來了光伏產業實現“鳳凰涅槃”重大機遇。建設國際一流光伏電站,以創新來驅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升級。多年來,黃河水電公司以多晶硅質量產量提升為重點,開展新型高效電池的技術引進、技術研發,已成為中國光伏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經過幾年努力,公司建成了國內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電子級多晶硅生產線,“黃河水電”多晶硅商標正式啟用。
2014年,公司取得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02專項)——電子級多晶硅材料研發重大科技項目。舉全公司科研力量,每月召開一次推進會,逐一解決多晶硅各裝置設備制約質量產量的瓶頸因素,優化調整工藝參數,穩定提升產品質量,積極推進項目研發和實施。在多晶硅項目進行科研攻關的同時,還進行了多晶硅技術改造,系統各裝置安全平穩運行,各項能耗物耗指標降低明顯,有效降低了多晶硅的生產成本。黃河水電公司開發出新型高效電池及組件產品,單晶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0.55%,多晶電池轉化效率最高可達19.5%,電池及組件轉換效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組件產品成功獲得美國UL、德國TUV、歐洲CE、英國MCS、日本JET等國際各大認證證書,拿到了進軍北美市場的通行證。電池及組件項目被國家工信部列入第三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6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燦到黃河水電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龍羊峽水光互補85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進行調研考察時連連稱贊:“以前這么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只能在歐洲國家看到,現在在咱們國家同樣能領略到這樣大規模的光伏電站,真是感到自豪且興奮。‘水光互補’的理念、思路很好,值得有地理優勢的兄弟單位借鑒。”
龍羊峽“水光互補”項目位于青海龍羊峽水電站水庫左岸,規劃總裝機容量850兆瓦,一期工程裝機320兆瓦, 2015年將全部投產發電。“水光互補”是將光伏電站視為“虛擬水電機組”,接入龍羊峽水電站,并通過水輪發電機組調節后,以兩個電源組合的電力電量,利用龍羊峽水電站的送出通道送入電網。經過兩年的研究,黃河水電公司通過科研創新,開發出了一套大規模并網光伏電站與大型水電站協調運行控制運行的方法,填補了國內外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動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技術的發展,為后續青海省聯合開展大規模智能調度、風、水、光黃河流域聯合控制技術應用奠定了基礎。
基于850兆瓦龍羊峽水光互補的成功實踐,公司還開展水電集群與光伏互補的研究,規劃在羊曲水電站附近的塔拉灘上建設4000兆瓦光伏項目,全部通過750千伏匯集站打捆送出。屆時,在昔日荒蕪的塔拉灘上,將形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集群,發揮“水電”和“光伏”最大的潛能。充足的陽光,廣袤的大地,為青海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比擬的空間。黃河水電公司緊緊抓住新能源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目前,已建成光伏電站25座,裝機規模達1620.1兆瓦,占全國光伏裝機的6.929%。
顯然,規模并不是他們的唯一追求,探索新模式、創造新理念,開發新技術,實現新能源發展規模質量齊頭并進,成為真正的新能源先鋒企業、國內一流能源企業才是黃河水電公司的最終目標。6月10日23時53分,黃河水電公司屬青海境內光伏電站遠程控制動態試驗全部結束,標志著公司青海境內光伏電站具備遠程集中控制功能。
目前,黃河水電公司在青海率先建成國內首例格爾木三期200兆瓦、拉西瓦12兆瓦智能光伏電站,其中格爾木三期200兆瓦光伏電站是國內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此舉,不僅使青海由光伏大省走向光伏強省,也使得中電投集團成為五大發電集團中最具光伏發電優勢的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黃河水電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光伏電站建設及運營經驗,開拓性地在光伏領域實現“互聯網+”戰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實現了智能化在線分析和自動化精準報缺,光伏電站運行過程設備的高效巡檢和遠程實時故障定位功能。
1000座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試點正式啟動
文章簡介:1000座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試點正式啟動水利部印發了《關于公布全國農村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試點電站名單的通知》,在全國湖南、廣 東等26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啟動了1000座安全生產標準化試點電站建設。這是水利部繼2010年完成5000多座違規水電站清查整 改,2013年全面落實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雙主體責任后,在農村水電安全生產領域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開展農村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青海地處“三江源”地區,環境脆弱,在發展光伏產業的同時如何保留讓外地人羨慕的“青海藍”,公司將生態保護的理念融入其中,積極打造生態光伏產業,開展大型光伏生態產業發展研究。如,在共和光伏電站種植披堿草、固沙草、針茅等荒漠化草原植被,在格爾木高原礫石戈壁地帶的光伏電站種植經濟灌木黑果枸杞。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土地資源高效利用,而且減少了蒸發量和風速,有利于遏制土地荒漠化,提高生態自我恢復能力,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同時,植被形成的綠色屏障還能改善光伏電站周邊環境,降低風沙對光伏電站發電量造成的損失,實現了“雙贏”。